当前位置: 首页 / 2021 / 图文(其他) / 一等奖 / 正文

在祖国边疆做一朵云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句在云南临翔随处可见的话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心中。今年,奔赴临翔开展支教的8名党员志愿者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党旗领航工程”,坚持党建带团建促队建,他们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播种希望、奉献青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支教故事……


在纸上绘一个七彩的梦

初到蚂蚁堆中心完小上课的研支团志愿者刘慧注意到,学生们课桌旁都放着一个木盒子,下课了他们便小心翼翼地打开,五颜六色的彩笔、彩铅、蜡笔、颜料满满地排列在两侧,趁着课间的几分钟在美术本上肆意挥洒着无穷的想象力。看到这样的情景她疑惑了,便走上前去问道:“这是什么呀?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画画的工具?”孩子们兴奋地说:“老师,这是‘七彩盒子’!是华中科技大学送给我们的!”

(学生的绘画工具“七彩盒子”)


刘慧细细端详起这个精致的“七彩盒子”,正面一句“让山里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被绘上了彩虹的颜色,那一瞬间她感动极了,在距离华中大两千公里外的临沧蚂蚁堆村,她感受到了母校在教育扶贫上的真切努力与社会责任感。

(蚂蚁堆中心完小学生的画作)


进一步了解后她得知,孩子们人手一个的绘画工具“七彩盒子”是蚂蚁堆乡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策划,通过在华中大图书馆开展的“临翔蚂蚁堆学区公益画作展”中义卖、捐赠等筹募到的善款购置的。班里不少学生都在画纸上描绘了曾经深度贫困的家乡实现脱贫振兴的巨大变化,宽马路、新房屋、小花园、绿茶山、美乡村,这是他们眼中的美丽家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元年,华中大师生与临翔人民继续心手相牵,让教育之花的七彩故事画出大美中国,让大山里的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


海的尽头在哪儿

“海的尽头会在哪儿呢?有人说海不会有尽头的。我想了想,雨变成河,河又变海,那海的尽头难道是蓝蓝的天吗?”这几句话出自杏勒完小支教老师林迎迎班上学生的小练笔文章《海的尽头在哪儿》,她感动于这篇细腻柔美、天马行空的文章。

(林迎迎在给杏勒完小四年级学生上语文课)


在写作之前,林迎迎刚上完一篇散文题材的课文。于是,她一步步引导学生们去想象、思考和体悟生活细微处之美。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她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扩展,培养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和记录身边美好事物。在走上课堂的这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写小纸条或是悄悄告诉她,他们喜欢上林老师的语文课。

生动、开阔、富有意趣,这是每一个华中大研支团志愿者的课堂追求。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作为研支团的一名志愿者,更作为全国千万党员之一的林迎迎只是一个缩影。她说:“这一年短暂而宝贵,在三尺讲台奋力传播华中大声音,与时代进步、祖国发展同频共振是我的责任和信念。”


一本比梦想更重的笔记本

“老师,可以请你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一句鼓励我的寄语吗?”

杨云芳拿出一本驼色皮面笔记本,文理分班后,她将离开李伊龙教授的班级。李伊龙翻开封面,三张华中科技大学的照片拼图稳稳地贴在中间,这时他才知晓,华中大一直是杨云芳梦中的学府。他继续翻阅,航拍图、毛泽东像、校史馆……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安静地躺在纸间,缓缓诉说着一个乡村女孩的梦想。

(杨云芳笔记本里“浓缩”的华中大)


八月末,李伊龙进入临翔区第一中学开展支教服务。为了激励孩子们坚定信念,克服困难,他陆续在教授的高一班级开展了以“追逐梦想”为题的“乐知课堂”教学活动。在讲述自己高中三年步步前进、拼搏求胜的亲身经历后,李伊龙点开了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宣传视频。

视频中的华中大富有青春的蓬勃朝气,一草一木皆是青葱模样。高耸的建筑、宽敞的校舍、渊博的藏书、精密的仪器,莘莘学子在林间路上疾步前行,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在图书馆里挥毫不殆……杨云芳被这个梦一样的地方深深吸引了,周末回家,她立刻上网打印了许多华中大的照片,小心翼翼地贴在笔记本上。

这是一本比梦想更重的笔记本,华中大与临翔区的深厚情谊具化成一张张可爱的照片,成为她青春的珍藏。

(李伊龙为学生写寄语)


“心中有梦,以梦为马;志存远方,不负韶华”,李伊龙在扉页写下寄语,他与杨云芳许下承诺,前路崎岖,高处再见!


谢老师,我想加入国旗仪仗队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国旗仪仗队17级副队长,谢净羽一直希望能在支教学校传承爱国护旗精神,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前沿阵地、组建纪律严明的国旗仪仗队成为她志愿之行必达的目标。

第一次提出组建仪仗队时,谢净羽失意碰壁,班里的几个“好苗子”都拒绝了她。不愿就此放弃,她向学生分享了在华中大国旗仪仗队的点滴,慢慢引导,第二天上课居然收到近一半的参训申请。一张纸片,一句简单的“谢老师,我想加入国旗仪仗队”,最朴素的话语,也最打动人心。

(学生申请加入国旗仪仗队的小纸条)


很快,仪仗队的招募从一个班扩大到全校,3至6年级的100余名学生争先提交申请,通过协调性、反应速度、纪律意识等层层选拔,最终有30人进入正式训练。

每周三次的严格训练无疑是枯燥的,个别队员难免萌生了退出的想法。一次训练的尾声,谢净羽望向高高的旗杆,向队员们说道:“大家将要守护的这面旗和天安门广场升起的那面旗,是“同一面”五星红旗,只有心怀热忱,脚踏实地,才不负国仪荣光。”

(忙令小学第一支国旗仪仗队在运动会上升旗)


目前蚂蚁堆完小的国仪训练正在有序进行,与此同时,谢净羽还被邀请到临翔区忙令小学协助打造临沧市“党建”示范学校,组建起该校第一支国旗仪仗队,这是零到一的突破,她亲自参与队伍选拔、训练、旗台动作的指导,参与规范队伍和军礼服管理细则,现已正式执行周一升旗、运动会等任务。


一封封书信架起“连心桥”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老师,每当我看见华中科技大学支教老师时,我心里顿时充满信心。”这是蚂蚁堆中心完小六年级(2)班刘周颖在给华中科技大学的哥哥姐姐信中写下的一句话。得知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她早早打了草稿,一笔一划认真地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写在信纸上,与千里之外的大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蚂蚁堆中心完小学生正在写信)


为了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促进服务地共青团和少先队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王心宇和队员们策划了“笔‘喻’临翔,心‘园’梦想” 党建带团建促队建系列活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9个学院的党团支部以及公益团队,开展“见字如晤”书信交流、“先锋筑梦”党员故事分享、“微光成炬”爱心捐赠活动,覆盖临翔区3所支教学校600余名中小学生,团结、引领他们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蚂蚁堆中心完小学生写信寄往华中大)


“我也来自偏远的小山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对外面的世界同样充满好奇,我当时想着一定要走出大山看看。”这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给五年级(2)班王忠卫回信中的一句话。一封封书信架起了华中大与临翔中小学生的“连心桥”,大学生党员们用自身求学奋斗经历帮助身处大山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传递华中大关爱,温暖他们成长前行的路。


杨小水——三届研支团接力浇灌的花

就读于临翔区第一中学的杨小水在见到李伊龙时,表现得比班里的其他学生更加亲切,因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与华中大的支教老师打交道了。从杏勒完小、蚂蚁堆中学到区一中,她的每一段成长都有华中大的陪伴。

(杨小水与李伊龙合影)


“能一直与华中大的哥哥姐姐们交流接触,我觉得我比其他同学更加幸运。”华中大的资助和帮扶为杨小水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像一只远远的风筝,杨小水拽着线用力把它拉近。

“我的梦想是要考上大学。”杨小水坚定不移,高一分班考试她拿到504.5分,被分到理科三班(一类班),但她并不满足,因为只有更加努力,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下课后杨小水向李伊龙询问题目)


假期时,杨小水会和往届支教老师聊天谈心,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成为她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如果有机会走出大山,我也会像你们一样,选择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杨小水说,“老师们深深影响了我,我也想把这份影响传递下去。”

未来,小水会在更多的挑战面前勇往直前,这朵由华中大三届研支团接力浇灌的花,不是在雷雨中飘摇无力的玫瑰,而是一朵能迎战风雪、傲立枝头的红梅!

自2016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开始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临沧开展支教工作。6年来除了日常教育工作,35名研支团志愿者积极开展“见字如晤”“第二课堂”“蚂蚁助学”“梦想编织计划”等活动,为山区学校筹集教学物资,累计发放助学金近5万余元、捐赠了12台平板电脑、800余套校服,募捐阅读书物1200余册、学习用品2000余套。

(在蚂蚁堆中心完小举办第一次少先队入队仪式)


今年,8名志愿者在服务学校打造“党旗领航 队旗伴我飞翔”少先队工作特色,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规范少先队组织教育,活跃少先队组织生活,积极推动新时代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他们打造了囊括爱国思政教育、课外体育锻炼、健康知识科普等内容的“乐知课堂”,举办“笔‘喻’临翔,心‘园’梦想”品牌活动,策划并举办第一次少先队入队仪式,创建服务学校第一支国旗仪仗队、第一支篮球队,创办第一个红领巾广播站。“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他们用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第23届华中大研支团云南分队)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第23届华中大研支团云南分队志愿者情系大山、扎根西部、奉献青春,在祖国的边疆做一朵接力开展教育扶贫的云,推动那许许多多的云越过山、翻过岭,载着希望,追逐梦想,奔向远方!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   鄂ICP备0500332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123号